第0336章 一言堂-《北颂》
第(2/3)页
全无面对李迪的高冷,也无面对彭越的狠辣,更像是一个寻常的老农。
寇季让老头率领着人,先去歇下,然后他找到正在看着禁军将士搬粮的李迪,疑问道:“最大的一批灾民到了?为何你不在直接把他们带过来,在这里吃粮,反而要拿回去?”
李迪哼哼了一声,没有解释。
他之所以要让所有的流民到达了汴京城以后,在南城门处过一遍,就是为了剔出其中一些奸诈狡猾的阴险之人,以及一些趁着灾情犯事的恶人们。
然后才会把人送到寇季手里。
寇季安置的这些流民,之所以没闹出什么大乱子,就是因为李迪在给他送过来之前,就已经暗中做了筛选。
那些犯过事的,直接被李迪带到没人的地方砍了。
那些刺头儿,直接被李迪派人送往边陲,去充军了。
李迪不让寇季杀人,除了怕寇季乱来,草菅人命以外,也有回护寇季的意思。
他不想让寇季杀伐过甚,沾染上恶名。
这些事他都是背后做的,所以并没有告诉寇季,也不打算告诉寇季。
就算以后寇季从旁人嘴里知道了,他也不会承认。
李迪明面上对寇季约束极严,但暗中却没少护持寇季。
寇季见李迪不肯说,也没有继续追问,等到分完了粮食以后,寇季就让人把其他粮食放入到了一个已经晾干了的大屋舍内。
汴京城外的事情,自然瞒不过汴京城里的人。
从天武、捧日两军入城以后,汴京城里的所有人都知道出了大事。
大致也猜到了朝廷调遣天武、捧日两军入城,是为了防止流民暴动。
有人为此暗自担忧,有人对此漠不关心,还有人暗中在窃喜。
只是流民们最终没能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闹起来。
谁也没料到,一个没人注意的小小的保州,居然能在关键时候,运送一批粮草到了汴京城,为朝廷、为寇季、为李迪等人解了围。
赵祯胸脯挺的高高的迈步进了垂拱殿,似乎保州军民帮汴京城解围,是他的功劳一样。
坐到了龙椅上,在满朝文武还没有开口之前,赵祯就傲然的道:“此次保州军民的义举,当重重赏赐。朕欲免除保州军民三年粮税,诸位爱卿以为如何?”
满朝文武闻言,齐齐点头。
保州军民的义举,如今已经传的街知巷闻。
朝廷赏赐他们,那是应该的。
赵祯只是免了一些粮税,又没有大肆的册封官员,满朝文武没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况且,在寇准、李迪、王曾三人冷冷的注视下,他们说不出任何大煞风景的话。
此次朝廷赈灾,先后暴露出了许多问题。
三司等衙门督管不力、官商勾结倒卖常平仓粮食、官兵勾结企图掩饰贪官污吏的恶行等等等等。
寇准、李迪、王曾三人心中的怒火早已压制不住,举起刀子杀人,是必然的。
没人拦得住,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上去触他们三人的眉头。
赵祯可不在乎满朝文武的想法,他见满朝文武答应了他的提议,就满意的点点头,让中书舍人开始草拟圣旨。
在他眼里,保州那是他和寇季二人的自留地。
保州军民也是他二人的私产。
保州军民争光,就是他自己在争光。
他自然要帮保州军民争取一些好处。
赵祯决定了赏赐保州军民的事情以后,就不再开口。
寇准大马金刀的坐在座椅上,冷冷的道:“从即日起,常平仓交由户部管辖。各地常平仓,由各地户曹会同各地屯军,一起看管。
户部官员,从即日起,开始清查天下所有的常平仓。
但凡发现倒卖常平仓粮食,又或者以次充好者,涉案人一体斩决,不论身份。”
常平仓原是三司在管辖,如今寇准一开口,就从三司划拨走一块肉,三司使李谘心肝疼的在颤抖。
李谘出班道:“太师,此举不合朝廷规制。开封府常平仓出错,三司却有失察之错,三司任凭查处,但分割三司管辖常平仓的权力,尤为不妥。”
寇准冷冷的盯着李谘,道:“你以为,三司仅仅是一个失察之罪吗?你以为老夫是在廷议此事吗?”
寇准话音落地。
王曾、李迪同时开口。
“老夫赞成太师的决议!”
“老夫也赞成!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