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8章 毫无技术含量-《学霸的风云石代》
第(2/3)页
每位鉴定师使用的珠宝显微镜都连接着一台电脑,当观测到可作为鉴定依据的特征时,他们会将其照下,附上自己的鉴定结果后,一起传送到宋涛的电脑中。
而宋涛只要将报告点一下发送,他的工作就完成了。
接下来会有流动的工作人员将鉴定完的宝石样本按时送到光谱部,继续进行鉴定。
宋涛的工作就是动一动手指的事情,其实还没有分拣部的工作有技术含量。
就这样机械的发送了几十次之后,他实在觉得无聊,于是在每次发送前顺便打开这些鉴定师们给出的镜检报告,看看具体有什么内容。
由于宝石在送到这里之前,已经经过其他部门的很多鉴定环节,因此品种与真伪是基本确定的,他们小组最主要的鉴定任务是宝石的产地,以及是否经过人为的优化或处理。
宋涛首先点开了一份16号鉴定师对21101502020229号蓝宝石的镜检报告。
这张报告鉴定的是一颗3.2克拉的蓝宝石,颜色评级为“矢车菊蓝”,鉴定结论为:产地为克什米尔,无任何优化处理。
报告里一共包含了五张显微照,其中前三张是产地的判据,后两张是宝石是否经过处理的判据。
宋涛仔细看了看,虽然结论没有什么问题,但很快便发现这份报告有一些冗余之处。
“第一张显微照是一小群被侵蚀的锆石包裹体,再加上第二张的纱状包裹体,就直接可以判定产地为克什米尔了,为什么产地判据还要加上第三张的密封流体残余呢?完全是多此一举。”
宋涛现在在这个单项领域里可是教授水平,眼光的狠辣不是普通鉴定师可以比拟的,所以看这些报告时自然下意识的带着审视的眼光。
尽管宋涛恨不得亲自辅导一下这些鉴定师,然而以他的实习生身份,小组里根本没有他说话的份,于是他也只能默默地把这些报告发出去。
转眼间宋涛已经浏览完了第十二份鉴定报告,就在他即将发送这份报告时,突然感觉其中一张包裹体照片似乎有一点问题。
这是一颗1.83克拉的红宝石,鉴定师给出的结果是:产地莫桑比克,无任何优化处理。
然而在报告中的第三张显微照里,红宝石内部的片状包裹体上隐约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点状亮斑,这是包裹体曾经经过人为加热所出现的融化迹象。
宋涛瞬间就反应过来:“这颗红宝石被低温烧色过,鉴定师却忽略了!”
所谓的宝石烧色,专业名称是热处理,简而言之就是将宝石放置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加热,这种处理可以将宝石中致色离子扩散,让其颜色更加美丽鲜艳。
常规的高温热处理对于包裹体形态影响较大,更容易被鉴定师发现,但是低温热处理对于包裹体的改变相对较小,比较难以察觉。
例如现在的这张显微照,照片里足有百余个片状包裹体,这些片状物上只是出现了一些模糊的亮点而已,稍不注意就容易忽视掉。
正常情况下,即便是低温热处理的宝石,对于华昌地大质检站的鉴定师来说区分起来也没有大问题。眼前这颗被错判,应该是鉴定师工作量太大,再加上显微照不够清晰,所以忽视了。
宋涛点了一下返回键,看了看这篇报告的标题:27号鉴定师对21101502010354号红宝石的镜检报告。
他的心里泛起了嘀咕:“到底要不要告诉他鉴定结果出错了呢?”
第(2/3)页